当前位置: 首页 » 走出去资讯 » 新兴市场 » 正文

中国与东盟强化国际产能合作力促互补共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13  浏览次数:134
核心提示: 广西太阳能协会多家成员企业发挥技术和成本优势,已促成中国太阳能技术在一些东盟国家落地。协会常务副会长闫树亮说,截至目前

 广西太阳能协会多家成员企业发挥技术和成本优势,已促成中国太阳能技术在一些东盟国家落地。协会常务副会长闫树亮说,截至目前协会企业已经同越南、印尼、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等多个东盟国家实现合作。

  太阳能产业的合作,是中国与东盟近年来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的缩影。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说,当前,全球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之中,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在更高层次上嵌入世界产业链条,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发展,已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共赢之举。

  作为中国对接东盟前沿和窗口的广西,近年来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积极推动中国和东盟进一步加强贸易投资、产能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把“一带一路”经贸领域的互利合作落到实处。

  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开创的“两国双园”模式,是中国与东盟国际产能合作不断走向深入的生动写照,双方将各自国家优势产业“移植”园内,培育跨国型产业经济,成为以园区为载体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先行者。

  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年产350万吨H型钢的综合钢铁项目将于今年6月全面铺开建设,将成为中国钢铁产业与东盟国家产能合作的标志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钢厂。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陈衍泰说,东盟主要国家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无论是公共基础设施,还是基于各国资源禀赋的特色产业而言,潜力都非常巨大。

  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4722亿美元,累计双向投资额达1565亿美元。中国连续6年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4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向旅游人数突破2300万人次,互派留学生达19万人,创历史新高。

  广东国联集团董事长陈志实说,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对外开放,重塑有利于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更加均衡和普惠的全球产业链,打造互利共赢、包容共进的世界发展和利益共同体。

  杨秀萍说,中国的高铁、核电、通信等装备以及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优势产能设备先进实用、技术成熟可靠、性价比有竞争力。中国对东盟投资主要流向制造业,分布在印尼、新加坡、泰国、越南和柬埔寨等国家。这些产能合作既服务于中国国内经济转型,又契合东盟国家发展需求,有利于把东盟的后发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

  陈志实说,东盟各国产业结构各具特色。新加坡的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产业发达;马来西亚的石化、电子电器制造业发展迅速;菲律宾的金属矿采和冶炼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一定优势;印尼拥有丰富的木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合作领域日益广泛,合作潜力巨大。

  “深化中国—东盟产业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杨秀萍说,中国与东盟应着眼于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互利互惠、开放包容等原则,将双方的产能优势、资金优势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推动产能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果。

 
 
[ 走出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走出去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中国方舟小课堂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辽ICP备14005039号-5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B2-20150174| 公司营业执照
远离传销,珍爱幸福
禁止传销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深入开展“无传销网络平台”创建活动
拒绝传销,从我做起;举报传销,人人有责
认清传销危害,切勿上当受骗
传销骗人是陷阱,天上不会掉馅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