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出去资讯 » 新兴市场 » 正文

我国能源政策令热能煤市场遇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03  浏览次数:229
核心提示:我国能源政策令热能煤市场遇冷来源:金融时报|作者:雅芙|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4-08-22|点击量:202次热能煤长期以来为中国的
 

我国能源政策令热能煤市场遇冷

来源 :金融时报 | 作者 :雅芙 | 评论数 :0 | 发布时间 :2014-08-22 | 点击量:202次 
 

热能煤长期以来为中国的工业活动供应电力,但如今热能煤市场颇不景气。

自从在2011年突破每吨130美元以后,热能煤价格已经下跌了近50%,目前处于与2009年相当的水平——2009年是一道分水岭,中国在那以前一直是热能煤净出口国,从那一年开始中国才大量进口热能煤,以满足国内不断飙升的需求。

鉴于近期热能煤市场的疲弱表现,越来越多的分析师和交易员怀疑,热能煤价格是否即将触底,尤其是考虑到今年晚些时候中国需求有望上升。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的分析师保罗•盖特(Paul Gait)表示:“如果说有某种大宗商品价格目前处于周期的底部,那就是煤炭。对那些寻找被低估的矿业资产的人来说,当前还有什么比煤炭更好的大宗商品。”

不过绝大多数市场参与者都认为,热能煤价格不太可能上演“V型”反转。近日澳大利亚和南非的热能煤价格跌破了每吨70美元。热能煤面临供应过剩的挑战、脱碳带来的需求结构性下降,以及环保型能源的竞争。

在嘉能可(Glencore)、力拓(Rio Tinto)等跨国矿业公司的生产业务中,煤炭占了很大一部分,如果热能煤价格回升,将有利于这些公司提高盈利能力。

但三大国际基准价格——分别来自欧洲、南非和澳大利亚——今年以来的跌幅都在12%-21%之间,这虽然好于铁矿石,后者价格今年迄今下跌了近30%,但在过去3年里热能煤价格已经大幅下跌了。

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热能煤研究部的首席分析师安迪•罗伯茨(Andy Roberts)表示:“市场本来就严重供应过剩,生产商还在增加产能,这是导致热能煤价格特别低的部分原因。”

为了应对煤价下跌,俄罗斯有关部门通过降低铁路运费,为亏损的煤炭生产商提供了一条救生索。而印尼和澳大利亚等主要出口国的矿业公司则通过增产并削减成本,以竭力产生现金来维持运营。

由于“照付不议”(take or pay)合同的存在,削减成本趋势在澳大利亚尤为突出。按照“照付不议”合同的规定,无论是否运送产品,矿业公司都必须支付至多每吨25美元,作为使用铁路和港口基础设施项目的费用。

力拓过去两年半时间里在能源业务领域削减了近8亿美元成本,其中大部分来自煤炭业务。

罗伯茨表示:“生产商总是不愿退出市场,它们通常抱着乐观态度,因此它们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减成本。但结果是它们最终更高效地生产出煤炭。”

尽管供应增长正在放缓——2013年供应量仅增加4600万余吨,而2012年则增加了8000万吨——但投资银行麦格理(Macquarie)估计,今年海运热能煤仍将为市场增加3000万吨供应,2015年也将增加同等规模的供应。直至2016年这部分供应才会降至2000万吨。

受2009年价格高涨的推动,海运热能煤领域出现了供应过量,如今全球都感受到了这股压力,包括中国。进入2014年以来,中国国内基准热能煤价格下跌了25%以上,最近跌至每吨480元人民币的7年低点。中国最大煤炭生产商神华率先降价,其他大型生产商也紧跟其后,以努力消除过多的库存。

麦格理分析师斯特凡•柳比萨维列维奇(Stefan Ljubisavljevic)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以外地区的热能煤需求确实疲弱,因此大量海运热能煤被卖往中国。中国生产商做出了回应,这很快变成了一场‘竞次’(race to the bottom)。”

柳比萨维列维奇预计,随着库存售罄、工业活动增加和水力发电日益减少,中国国内热能煤价格将在今后数月上涨。再加上印度补充库存,这应该有助于推动海运热能煤价格在第四季度展开反弹。

包括他在内的一些分析师预计,随着供应增长开始放缓,而需求上升——预计印度和东南亚的需求将迅速增长——在中期内热能煤价格将会进一步回升。

一位资深交易公司高管说:“需求还是很大的,每年都要增长8%,但问题是我们供大于求。谁在过度供应呢?印尼。一旦他们不往市场上增运3000万吨,热能煤就会很景气。”

虽然支出减少、印尼放缓生产以及缺少新项目等因素将最终推动市场恢复平衡,但没多少人认为热能煤价格将回到2011年的水平。

花旗(Citi)分析师伊万•什帕科夫斯基(Ivan Szpakowski)说:“问题在于需求存在结构性压力,这也是为什么热能煤价格不会上演V型复苏的原因所在。我们认为这种事不是你等上2年、5年或10年就能改变的。”

什帕科夫斯基表示,不仅欧洲和北美煤炭消费的环境压力上升,亚洲也不例外。最显著的变化出现在中国,中国政府正积极贯彻“去煤炭化”的能源发展计划。

在中国的抗污染行动中,燃煤发电在新增发电力中所占的比重,从2010年到2012年期间的75%,在过去一年里下跌到40%。同时,太阳能和风能的成本不断下降,正挤压煤炭的成本竞争力。

分析师和交易商表示,这些趋势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走向,将决定热能煤价格从目前低迷水平的反弹力度。

罗伯茨说:“所有这些长期趋势中共同存在的一个未知因素是,中国在环境方面到底将发生什么变化?中国向其他燃料的转变能取得多大成功?20年内中国仍将是一个以煤炭为主的经济体,但燃煤所占发电比重可能会显著下降。 ”

 

 
 
[ 走出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走出去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中国方舟小课堂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辽ICP备14005039号-5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B2-20150174| 公司营业执照
远离传销,珍爱幸福
禁止传销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深入开展“无传销网络平台”创建活动
拒绝传销,从我做起;举报传销,人人有责
认清传销危害,切勿上当受骗
传销骗人是陷阱,天上不会掉馅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