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于推动企业参与境外竞争与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建设“一带一路”,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
当前,襄阳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贸易较为活跃,2015年襄阳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8.87亿美元,同比增长6.2%,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1.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先后投资4个项目,投资总额4080万美元。化六建公司2015年承包了埃及、越南、土耳其、乌兹别克、巴基斯坦等1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程项目,完成营业额9990.3万美元,同比增长50.3%,占其对外承包工程营业总额的90%以上。
虽然襄阳市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步伐较慢。从1994年化六建首次踏出国门算起,襄阳市企业“走出去”的时间已达20年,但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到2008年,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仅579万美元,外派劳务511人,对外投资才刚开始涉足。近几年虽然有了一些起色,但与同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宜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发展不平衡。目前,襄阳市区对外投资相对活跃一些;县(市)区则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走出去”的动静要小一些。在县(市)区中,宜城、老河口等地敢想敢干动手早,兴华工贸和奥星粮油等项目成绩比较明显。而有的县(市)区则没有跨国经营的公司,没有跨国承包工程的企业,没有境外劳务输出规模。
力度不够。襄阳市在境外投资的多是一些小企业、小项目,主要为销售产品服务,不属于资本扩张;对外投资规模小、起点低,投资规模多在百万美元左右,缺乏重量级的支撑性投资项目。而宜昌的三峡集团、葛洲坝集团对外投资项目的投资规模少则几千万美元,多则上亿或数亿美元。
主体不强。对外承包工程虽然每年都有增长,但承担对外承包工程的企业主体偏少,去年虽然新增了具有对外承包工程资质的企业襄阳市政工程总公司,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公司目前尚未开展此项业务。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有条件的企业缺乏“走出去”的主动性。襄阳市不少大型企业对国家实施的企业“走出去”战略认识不足,对“走出去”的困难和风险考虑较多,满足于国内市场经营和开发,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紧迫感。如骆驼集团、中航精机、金鹰轨道等,都是在近年来才开始考虑到国外投资、办厂的可行性。“走出去”面临的问题让企业望而却步。大多数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实力和能力不够强;对国外环境和法律法规的了解不深,不善于依照国内和省内及驻在国的法律法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语言不通,缺乏人才和信息,经营出现状况难以化解。这些问题让许多中小企业对“走出去”顾虑重重。
不确定因素影响企业对外投资。近年来,全球资源、市场的争夺日益激烈,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局不稳,恐怖事件屡有发生,都直接影响到企业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
因此,襄阳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研究好各类政策,着力在转型发展、做大做强上下功夫,不失时机地筹划、引进、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努力培植新的增长点。
继续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扩大海外投资,开展国际化经营,逐步建立国际化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通过各种形式推动综合实力较强、有能力“走出去”的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推进建立波兰汽配工业园等襄阳境外产业集聚区。
紧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鼓励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化六建公司承接大型工程承包建设项目,提升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引导企业大力开拓沿线国家市场,扩大沿线国家的市场占有率。立足襄阳市产业优势,积极参与沿线国家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推动襄阳市龙头产业和过剩产能集群“走出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