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农牧业发达,交通便利,通讯先进,工业基础较好,矿业资源开发潜力很大,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阿根廷在吸收外资方面具有以下优势:基础设施较完备,人口素质较高;社会稳定,宏观经济形势较为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国际信用等级较高;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币值稳定,通胀率极低.货币兑换自由,资本利润出入自出;作为南共市成员,阿产品可免税进入南共市场,故阿市场潜力较大。阿根廷吸引外资已有百年历史。二次大战前,英国资本占半数以上。战后,美资后来居上。1989年8月,梅内姆政府制订了新的外资法,提高对外资的优惠条件,以扩大引进外资。1990年至1998年,外国投资总额近323亿美元,其中主要来源于美国,部分来源于西欧、日本等国家。外国投资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汽车制造、医药化工、金融机构和服务业等部门。近年来,民航、电信等公用事业部门已向外资开放,部分外债资本化也使外资总额有所增加。根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的报告,由于阿根廷国有企业私有化,1999年西班牙Repsol公司收购阿根廷石油矿藏管理局(YPF)股份,使得这一年流入阿根廷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2l0亿美元。阿根廷是拉美第三大外资流入国。据阿方称,按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平均,阿吸引外资在世界上均居第一位。阿一贯鼓励外国投资,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在银行和保险方面,根据特殊规定需要申请许可,外国和本国投资者机会均等,目前几乎所有的国际大银行都在阿设立了分行。在捕鱼方面,为了保护资源,每年向当地公司发放有限的许可证,外国投资者可通过购买公司或合资自由地进入这一领域。目前阿政府正在研究如何对国内和国外私人资本开放核电生产领域。政府设想将全部核活动转移给私人企业,宣布在铀矿开采方面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
阿根廷工业门类较齐全,主要有钢铁、电力、汽车、石油、化工、纺织、机械、食品等。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核工业发展水平居拉美前列,现拥有3座核电站。钢产量居拉美前列。机器制造业具有相当水平,其生产的飞机已打入国际市场。食品加工业较先进,主要有肉类加工、乳制品、粮食加工、水果加工和酿酒等行业。
自1980年中阿签署经济合作协定以来,两国在农业、牧业、采矿、酿酒、水果加工、港口疏浚、渔业、小水电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与合作。目前中国是仅次于巴西的阿根廷第二大贸易伙伴,阿根廷则是中国进口大豆的第三大来源地,阿根廷对华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由1992年的1%上升至2012年的10%。2013年阿根廷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168.6亿美元,增长12.7%。
阿根廷经济形势概况
一、阿根廷经济形势保持总体稳定。2012年以来阿金融市场震荡,资本外逃加剧,经济增速放缓,经济运行风险上升,阿政府采取了刺激内需、鼓励和保护民族工业、加强金融市场管制、强化贸易保护等措施。2013年阿经济增长3%,但仍低于政府预期的5.1%。2014年初,阿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从激进回归谨慎,为遏制通胀和财政赤字压力而采取紧缩性政策有所成效,但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经济放缓的趋势更为明显。根据阿国家统计局数据,3月份阿经济活动月度指数同比下降0.9%。国际组织纷纷下调对阿2014年经济增长的预测,联合国拉美加勒比经委会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4年阿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和0.5%。
二、阿根廷工业生产遇挫。由于政府实施紧缩性经济政策,银行利率的上调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而国内市场消费疲软,民众购买力下降,造成企业销售量下降从而影响产能规模,不少大型企业已出现开工不足。今年一季度工业产值累计同比下降3.3%,汽车制造业作为龙头产业降幅十分明显,3月阿汽车制造业产值同比下降25.1%、销量同比下降35%。鉴于国内汽车销售和出口市场的萎缩,标致、雪铁龙、通用等汽车公司被迫暂停部分生产线。
三、阿根廷农作物喜获丰收。今年阿根廷农作物产量可达9600万吨,高于去年的9250万吨,其中小麦产量预计达到920万吨,主要出口品大豆产量预计为5500万吨,高于去年的4930万吨。农产品出口的结汇收入成为阿外汇储备近期持续增长的最重要来源。
四、进口限制措施继续收紧。政府继续通过进口预申报等措施限制进口,维持消极的贸易顺差,不仅招致主要贸易伙伴不满和反制,而且也影响国内正常生产,推高通货膨胀,阻碍经济复苏。第一季度对外出口额为158.77亿美元,同比下降9%;进口157.56亿美元,同比下降7%。
五、汇率通胀渐趋平稳。1月份比索贬值幅度近19%,创12年来单月贬值历史最高记录,物价指数环比增幅3.7%。为回收比索流动性,调整本币和美元市场供给结构,阿政府采取了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大幅提升基准汇率,适度放松外汇管制,迫使商业银行剥离外汇资产,要求农业出口企业加速结汇,削减自来水、天然气公共服务补贴等政策。目前上述改革初见成效,过去3个多月中,比索兑美元官方汇率始终保持在官方设定的1美元兑换8比索附近小幅波动。3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环比增幅为1.8%,增幅连续多月呈收窄态势,为过去六个月最低值。
六、投资环境有所改善。为尽快重获国际融资,2月阿根廷政府与西班牙最终达成YPF石油公司国有化赔偿协议,阿根廷政府将一次性支付雷普索尔公司价值50亿美元的主权债券并为其提供债务抵押担保。同时,阿政府与巴黎俱乐部就100亿美元债务协议重启谈判取得积极进展,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展合作调整经济数据,从2月起运用新方法对通胀和经济增长数据进行统计。不过,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对投资产生了负面影响,很多产业再投资出现大幅下降。
七、外汇储备锐减趋缓。由于偿还到期外债和经常项目盈余减少,政府要求农业出口企业加速结汇,缓解外汇困局。截止4月底,外汇储备为269.39亿美元,今年以来减少36.6亿美元。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外汇的平稳状态缺乏稳固的现实基础,下半年大豆出口季到8月份结束,5月至9月又恰逢油气进口高峰期,能源贸易赤字势必将消耗大量外汇储备。
八、国内消费不足。由于政府采取紧缩性政策,银根收紧,导致居民消费意愿下降,对消费造成负面影响。1—4月,阿根廷零售额同比下降了6.3%,超市行业销售额同比下降0.3%,购物中心销售额同比下降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