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看得见领导人出访时大手笔订单,看得见中企在海外“豪掷千金”买买买,看不见海外市场的苛刻规则,看不见上亿投资“打水漂”的一败涂地。
灰姑娘嫁入豪门是童话的结束,是现实生活的开始。中企出海是参与残酷国际竞争的第一步。
上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携金融、能源等领域的“老板团”远赴英伦,签订了价值400亿英镑的经贸合作。400亿英镑的背后,是中企出海步伐更大,越走越快。
汤森路透上周在北京发布名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的白皮书。凤凰财经记者对汤森路透中国区总裁刘煜和副总裁陆旻进行了深度专访,请他们谈谈白皮书的背后故事,讲述巨额并购数字背后的“泪与痛”。
中企走出去乃大势所趋,开弓没有回头箭
中企跨境投资规模逐年上涨
当遇到困难时,一个懦弱的人可能想退回原点,一个勇敢的人会选择咬牙前进。然而中企出海没有选择,走了一条只进不退的“单行道”。
刘煜对凤凰财经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大趋势”。他认为开弓没有回头箭,无论是从中国政策导向还是中国企业自身发展需要,走出去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不可逆转的趋势,不可能因为个别企业的失败案例而改变大方向。
“不可阻挡”、“不可逆转”两个词说明中企对于出海的坚定。这种坚定很大程度是由宏观经济决定的。本月发布的2015年三季度中国GDP增速已破七,为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增速。中国经济下行给了企业走出去的动力。
对外直接投资(ODI)和外商直接投资(FDI)已经非常接近,ODI有望超越FDI
刘煜表示,据路透调查,中企走出去既需要拓展海外市场,也需要释放国内相对过剩的产能。白皮书预测中国不久将会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从2012年开始,中国在对外投资数目上,仅次美国、日本,位列第三(下图)。
2012年,中国对外投资位列第三,仅次于美日
中企“买买买”是一条捷径,还有其他方式
外媒常常质疑中企大手笔的“买买买”,刘煜强调“买买买”只是一个捷径,中企走出去还有很多其他方式。
中企兼并购数目在过去15年成几何级数增长
刘煜表示媒体喜欢聚焦“买买买”--企业的兼并并购,因为这是最快进入海外市场的“捷径”。单纯的产品输出常常会面临他国贸易壁垒,但通过兼并购,中国企业以投资而不是出口的名义进入了目的国。一般来说,大部分国家对于我国优势产业的当地投资还是比较欢迎,既能能获得投资,又能解决就业,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不走兼并收购的“捷径”,希望深耕海外、“放长线钓大鱼”,例如华为在世界各个角落设置研发机构。
作为一位与出海中企交集频多的业内人士,刘煜并不认为中企是只会“买买买”的“土豪”,整体来说海外兼并购的成功概率越来越高。
然而,成功的兼并购只是一场盛大的婚礼,“灰姑娘”中企嫁入欧美“豪门”的故事才刚刚开始。高盛并购团队亚洲董事总经理金钟允表示:“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最大的风险在于并购后的管理问题。”翻译过来说,嫁入豪门只是开始,如何在豪门中幸福生活才是难事。
别总以“交学费”为借口,有些学费不用交
生意总有胜败,投资也有赚赔。一些国字头的中企浩浩荡荡出海,在海外撞得“头破血流”,然后故作坚强、轻描淡写的表示走出去总要“交点学费”。
白皮书的编撰者表示,企业不能总说“交学费”,有些“学费”不用交,有些“学费”能省则省。我们不知道这本“白皮书”是否能成为中企打天下的“葵花宝典”,但希望它能成为中企出海的“航海指南”。
最贵的“学费”来自法律法规,企业一定要明白什么不能做。刘煜表示,中国企业对当地法律法规了解有限,不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例如很多国家对与中东地区、恐怖组织做生意有严格的限制。据汤森路透统计,现在全球每一天有超过100多条法律法规在发布或发生变化。不懂游戏规则,自然不会玩游戏,也就只能付学费了。
另一部分“学费”来自汇率风险。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不可能只依靠人民币,不同国家不同货币,汇率的起伏会对他的业务产生影响。还有一些“学费”来自税收和知识产权。税收各个国家的都不一样,都有各自的规定,也许企业是赚钱的,税收交了就没了。中企还需学会规避知识产权风险,防止专利的侵权,保护好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
然而,比“学费”更昂贵的是稍纵即逝的机会。对企业来说,国际市场中的机会可能就是一瞬间,抓住了就“飞黄腾达”,抓不住只能一败涂地。
对于即将“出海远航”的中企来说,要做好“交学费”的心理准备。但如果能做好功课,规避那些不必要的“学费”,抓住瞬间的机会,或许能离成功的彼岸近一点。
中企走出去是否赚钱?无公开数据不能一概而论
生意总是逐利的,投资成败最终都落脚到“钱”。中企浩浩荡荡“出海”,到底是赚钱还是赔钱?这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
然而我们注意到,就算全面如“出海指南”的白皮书,也没有关于中企海外利润(亏损)的数据。对此,路透回应称,很多企业不会公开披露海外投资的数据,一些出海企业(例如华为)不是上市公司,利润亏盈无处可查。
面对记者对数据的追问,刘煜表示不说企业战略,只说利润亏盈,太简单粗暴。每个企业的出海战略不一样,捞一笔走人和深耕海外市场的企业不一样,对盈利周期的追求自然也不一样。
他指出虽然华为没有公布海外利润数据,但其海外销售额已超过本土销售额,如此大量的销售额说明华为在海外应该是盈利的。他也相信,在海外盈利的中国企业肯定不会只有华为一个。
去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玩法不同
2014年,中企在海外投资最多的五个经济体
陆旻告诉记者,虽然中国企业出海的目的国总数量增加到60多个国家,但从去年的数据来看,前五个最大目的地占比超过了60%,全部是发达经济体--香港、美国、英国、新加坡、意大利。
虽然中国此前在发展中国家投资较少,但“一带一路”的国家政策出台后,中企会更多涉足发展中国家。
然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规则不同、“玩法”不同。
白皮书中提到,发达国家(英美、澳洲)对于行业的准入不是很高的,但国家安全部门会对外资进行审查,限制外资的进入。如何规避审查风险?企业需要提前做好可行性研究,研究行业准入、投资审查方面的法律法规。
相比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太注重安全审查,但会对行业准入会设定门槛,限制外企业进入,保护民族产业。比如印尼就有政策有些领域是不能投资的,有些领域是有条件开放。不同领域会按照发展阶段设置不同的外资准入门槛。
在发展中国家投资还要面临政局动荡、地缘政治等风险。印尼在高铁投标上把中日玩弄于股掌之间,墨西哥高铁中国中标后又被取消。
面对这些无法预知的地缘政治风险,只能随时跟进,及时调整。刘煜表示,企业在这种情况不能闭门造车,更要抬头看路。当投资国政治发生大变动时,经济、商业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未来五年是海外投资的风险高发期,需防患于未然
很多学者、分析师都认为未来五年是海外投资的风险高发期,并对此人心惶惶。
对于此问题,刘煜相当淡定。他认为,企业在海外投多了,覆盖的行业和国家多了,风险自然会扩大。量少风险就小,量多风险自然就大,这是自然规律。然而,机遇与风险永远都是并存的。中企走出去有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同时也存在不熟悉游戏规则的风险。
中国有句古话:防患于未然。刘煜认为中国企业只能早做准备,做好风险预防。他也幽默的表示,企业可以多看看路透发布的白皮书,从其他企业的“血泪教训”中吸取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世界五百强的跨国企业,通过了上百年的积淀,今天才能在国际市场上长袖善舞。
中国企业已迈出步履维艰的第一步,假以时日,必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