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独立报》11月25日报道,中国的科研及创新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连续两年超过2%。2014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逾1.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9.9%。其中,近85%的经费用于试验发展领域,近11%用于应用研究领域,其余则花在基础研究方面。
报道称,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研发经费的来源。中国的研发经费中,企业承担了近80%,约15%来自政府属研究机构,其余则由高校负担。
中国科研经费的增长主要依靠企业投资。中国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关晓静对此进行了解读,认为企业对研发经费增长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而在俄罗斯,研发资金来源构成与中国截然相反。俄政府分析机构先前发布的报告称,科研方面的大部分支出由国家承担,2010年至2012年间,联邦预算拨款占到国内研发总经费的约80%,2013年更高达88%。
然而,在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方面,莫斯科要显著落后于中国及其他很多国家。11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面向2030年》向全球发布,勾勒了未来的科学发展前景。报告中提及,俄2013年的研发支出仅占GDP的1.12%,2003年曾达到过1.29%。2003年至2013年,俄研发支出占GDP的比例呈不断下降趋势。
2009年,梅德韦杰夫宣布要对俄经济实施现代化改革,并列举了5大优先发展方向:核能、信息技术、医疗制药、太空、能源利用效率。此后,俄政府多次强调现代化及创新发展,呼吁实施出口多元化,摆脱对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的依赖。然而,俄现有的研发资金来源格局显然只会令它逐步失去在武器等高科技产品市场上的传统优势。
专家也认同中国科研经费的划拨体系与俄存在根本性差异。俄高等经济学院东方学研究室主任阿列克谢·马斯洛夫解释道,中国自21世纪初便转而采取这一体系。企业成为研发支出的主要来源,它们与高校保持密切往来,开展联合研发。
马斯洛夫总结道:“如今,中国很多高校都与企业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联系,大多数实验室都是联合创办的。”
报道称,正是受惠于这一协作机制,中国高校迅速找到了自身的发展方向,许多课程的设置因此得到进一步细化。马斯洛夫认为,中国在这方面走的是美英之路,“在美英,高校与生产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