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日本经济新闻社就中国经济对100名日本企业家进行问卷调查,其中68%的人认为中国经济减速对企业经营造成消极影响,同时也有部分人对新的市场寄予期待。关于今后有望增长的领域,57%的人选择了“服务业”,40%的人认为是“医药业”。
据《日本经济新闻》12月21日报道,调查结果显示,54%的经营者认为中国经济“趋于恶化”,不过认为中国经济“在扩大”的也达到17%,远超上次调查的8%。中国政府不再片面追求增长,而急于进行结构改革并提高经济的“质量”,中国经济的引擎正在发生转换。
最被看好的是服务业,57%的经营者对其持乐观态度。此外看好信息和通信业的占51%,看好医药业的占40%。
迄今为止,日本企业对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于汽车和资材等,而当前这些领域受到需求增长停滞、产能过剩等影响。预计今后投资将转向服务业,这种趋势正在扩大。
另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12月20日文章,“中国制造”一直代表着数量而非质量,代表着价格低廉而非产品一流。
但这种情况正开始发生改变。在几十年来一直生产粗制滥造的产品后,中国的产品质量正悄悄地逐步提升。
从服装到家用电器再到手机,事实正在证明,中国货现在与日本制造的产品同样耐用,与那些高科技中心制造的产品几乎同样精密。
报道称,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曾大量生产玩具,但到上世纪80年代时转向制造节能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中国正以同样的方式消除产品质量差距。这项新优势正开始对亚洲各大充满活力的经济体造成影响。
可以问问台北一家科技制造企业的经理约翰·严(音)对中国大陆产品质量的看法。他用低沉的声音说:“老实告诉你。”这句话在当地的意思是,“是的,我们遇到麻烦了”。
严经理说,在“面对面”的产品质量对抗中轻松胜过大陆的日子结束了。严经理拥有一家制造闪存盘和数据存储卡的企业,他说:“他们(大陆)拥有更多资源、更多人力,市场也更大。这是毫无疑问的,你可以看到这一点。”
中国大陆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提升,这一点在台湾越来越成为一项共识。
凯基证券的经济学家蔡耀德说:“近几年来,大陆品牌的受关注程度和市场份额得到了提升。台湾品牌丧失了一些市场份额,这无疑有大陆的影响。”
报道称,台湾冠品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叶嗣韬说:“通常台湾人会说我们的产品比大陆更好,但据我所见,这并非事实。在一些情况下,大陆的产品质量更好。”
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