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对外合作快速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与此同时,关于中国输出诸如钢铁等过剩产能的说法也屡屡见诸外媒报端。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1月20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产能过剩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制造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并未鼓励钢铁出口。
据沈丹阳介绍,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2015年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简政放权,推动便利化。确立“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境外投资的管理模式,进一步释放企业境外投资活力。二是推动出台《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优惠贷款、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手段,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和优势行业的对外投资合作。三是指导实施一批铁路、公路、核电等重大境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四是加强对企业境外投资的国别行业指引,落实政府间保障机制,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签署自贸区、投资合作、投资保护、税收等协议,加强安全风险预警和突发事件处置。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企业在交通运输、电力、通信等优势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累计约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80.2%。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70.4亿美元,同比增长154.2%。同期,大型成套设备出口额同比增长10%。此外,截至2015年底,中国企业正在推进的合作区共计75个,其中一半以上是与产能合作密切相关的加工制造类园区,建区企业累计投资70.5亿美元;入区企业1209家;合作区累计总产值420.9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14.2亿美元,带动了纺织、服装、轻工、家电等优势传统行业部分产能向境外转移。
针对有外媒报道称中国低价钢铁产品导致日美欧钢铁产业遭受打击,为此,日美欧将督促中国解决钢铁产能过剩问题,沈丹阳表示,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各国有效需求不足或减少直接导致了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及其相关工业制成品的价格大幅下降,是造成全球“过剩产能”的根本原因。产能过剩是经济全球化过程当中各国制造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并未鼓励钢铁出口。
沈丹阳强调,在困难面前,施行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无助于改善市场环境,只会对国际贸易秩序造成进一步冲击。中国政府和业界始终高度重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过剩产能的工作,经过努力,过去一年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鼓励各国产业间积极开展产能合作,共同发展,实现双赢。”沈丹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