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称,从巴西到南非,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跌造成的痛苦席卷各国。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大概是中国。人们常常将价格下跌归咎于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1月25日报道,据高盛(亚洲)公司前副董事长肯尼思·柯蒂斯的计算,中国从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中年均节省6570亿澳元(4600亿美元)。其中约3200亿美元来自油价下跌,其余部分则来自其他能源、金属、煤炭和农产品价格的下降。
报道称,这些收益辐射到整个经济中,压低或稳定了从住宅供暖、油价到工厂的原材料成本等各个方面的价格。这也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从依赖重工业和投资转变为依靠消费和服务。
牛津经济咨询社亚洲经济部驻港主管、前世界银行驻京经济学家高路易说:“这体现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较低和家庭有能力购买的东西更多上。”
中国商务部本月在声明中说,去年,在从石油到大豆再到天然气等10种一篮子大宗商品方面,中国节省了1880亿美元的进口成本。商务部发言人说,这“大幅降低了国内企业生产成本,改善了效益”。
报道称,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有助于抑制通胀,因此也使得中国决策者有更大的空间来放宽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增长。2015年,经济增速降至25年来的低点。去年,较低的进口成本也有助于中国的贸易顺差飙升至6000亿美元,有利于缓解给人民币带来压力的资本外流。
报道称,石油年均价格降至十多年来的最低点,引发囤货,也提振了独立炼油厂的需求。在此期间,中国正利用较低的价格进口原油,去年的进口量创历史纪录。去年中国的铁矿石、大豆和铜精矿的进口也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如今担任澳大利亚斯塔福特控股公司董事长的柯蒂斯说:“中国是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大赢家。这一意外收益的大部分正让利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