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纳尔逊·佩尔茨在管理着37亿美元的资产管理公司美盛集团董事会里待了五年。到撤出投资时,佩尔茨把自己的股份卖给了盛大集团。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15日报道,盛大是中国的一家投资公司,靠互动游戏起家。12日,该公司出资3.4亿美元收购了佩尔茨所持有的美盛股份。
报道称,这笔交易的逻辑有些难懂,尤其是因为盛大集团给美盛股份的开价高出了市场价。但眼下中国公司和投资者正在狂热追逐全球发达经济体中几乎一切类型的资产,这类情形也算不上独特。
实际上,中国海外收购的热情如此高涨,以至于但凡有待售资产的华尔街银行家都在流传一句新的口头禅:“我们从未听说过的这位中国买家是谁?”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等首屈一指的咨询公司隔三差五就要让其中国专家飞赴大洋彼岸,把委托它们协助出售的企业介绍给那里的公司。
报道称。中国买家的激增也对银行、律师和会计师的尽职调查和警惕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很多买家在西方甚至是在香港都不出名。
这类案例几乎遍及各个行业和地区。一些案例反映了中国的宏伟野心。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以430亿美元收购农业化学品巨头先正达的交易完全符合该野心。这笔交易看起来是想实现中国在全世界最大的农业市场推动食品生产的目标。
从汤森路透的数据来看,今年以来中国收购外国资产的资金已达920亿美元,接近去年创纪录的1030亿美元。而这一年还剩下八个多月。
报道称,照这个速度,普通话不久便会彻底取代金钱,成为华尔街最能带来机会的语言了。
另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16日刊登《中国公司“走出去” 必须提高透明度和国际商誉》一文称,中国愈趋富强,往海外拓展业务或收购外国资产的中国企业也愈来愈多,提高主要中资企业的国际参与程度也是主要策略目标之一。不过,中国在积极参与全球商业活动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阻碍,必须予以清除才可在国际社会上竞争。
文章称,中国公司“走出去”时面临着挑战。其中一个存在已久的难题是,外国政界或监管机构往往对来自中国的收购活动存有戒心和疑虑。当然,中国公司有权期望像其他外国机构一样被平等对待,免受偏见影响。中国公司商业行动的动机往往备受质疑,有时更被视为中国进行外交或实施军事政策的工具。其中最明显的事例便是全球最大电信器材生产商华为,它至今仍被美国政府指称与中国军方关系密切,未能获得信任。
信任是双方面的事,中国公司必须显示有诚意遵守国际常规和商业惯例。但一些中国公司在外国上市或进行收购时,往往隐瞒实际财务状况。可是,要成为可信的国际事务参与者,就必须具备高度的管理能力和财务透明度。
另一个相关问题是,中国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往往不高,未能即时获得外界认同。苹果公司进行收购时,会因品牌知名度高而受到欢迎,因为人人皆知iPhone的制造商财力雄厚,足以收购任何业务。但当一家默默无闻的中国企业提出大型收购时,外界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怀疑。例如安邦保险虽然发展迅速,但此前一直鲜为人知。该公司原本想以140亿美元收购威斯汀、喜来登等酒店品牌的母公司喜达屋酒店及度假村集团,虽然此事广受媒体报道,但安邦最终还是败给了知名的万豪集团。
文章称,具有国际野心的中国公司备受挫折,开始明白财力和信贷支援并不足够。无论身为买家或卖家,信誉、透明度及销售技巧都同样重要。
资料图:中企收购先正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