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互通展现新型大国谋略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包括亚洲在内的世界经济增长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为此各国都在积极寻找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推出了各种应对政策或发展战略。然而,在这些应对策略中,各国更多地是以实现自我经济增长为核心,甚至不惜推出一些以邻为壑的政策。
在上述背景下,中国领导人在充分把握地区经济增长的基本需求基础上,以务实为出发点,提出了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发展思路,即互联互通战略,通过破解国内外经济增长中存在的各种瓶颈,强化包括硬件、软件和人文等方面的无障碍联结,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结构性动力。
自互联互通战略提出之后,中国开始了国内和地区两个方面的建设。实际上,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互联互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不过国内长期形成的板块式的区域经济结构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为此,中国政府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规划,努力将国内省区各自为“经”的局面进行较大程度的改进,以实现在更大范围内的经济集约式的发展。
在地区层面上,中国同样开始加强与亚洲主要国家的互联互通的战略设想。在2013年11月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以互联互通分享大国发展进程
尽管中国推进互联互通战略的时间非常短,但取得的进展却非常大。中国已经开始为区内互联互通建设推出了务实性举措。
一是以多边宣言方式向世界宣布加强地区互联互通建设的决心和信心。2014年APEC北京峰会期间,中国将亚太地区互联互通列为会议的三大重要议题之一,并通过了《APEC互联互通蓝图(2015—2025)》,确立了PPP(政府私人部门伙伴关系)作为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式。在峰会期间,中国还与亚洲7国领导人共同发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联合新闻公报》。该公报首次以多边宣言方式将中国互联互通战略体系进行了全面阐述,即“21世纪亚洲互联互通是‘三位一体’的联通,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的硬件联通,规章制度、标准、政策的软件联通,以及增进民间友好互信和文化交流的人文联通,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大领域。”
二是以实际行动启动互联互通建设。互联互通的难点和重点是资金,为此,中国倡议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目前已有22个签约国参与发起成立活动。另外中国出资设立了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用于国内与地区层面多领域的互联互通建设。
三是中国身先士卒,积极推进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中国于2014年11月先后同韩国和澳大利亚达成了高标准、多领域的自贸区谈判意向,为谋求地区制度层面的互联互通,在北京峰会期间,中国将启动亚太自贸区作为重要的讨论议题之一。
应该说,在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积累了充足的经济发展经验,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领域,足以为多个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经验。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的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超过任何一个国家,但是从实践来看,中国不仅没有受制于基础设施,反而在短时期以高铁式的速度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中国在上述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不仅为亚洲国家建设基础设施增添了信心和勇气,也为亚洲国家消除基础设施瓶颈提供了现实路径。可以想象,如果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走上正式运作轨道,它们将承载中国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加快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以互联互通抒写大国情怀
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为中国树立新一代大国形象创造了物质基础。今天中国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相互扶持等新外交理念,急亚洲地区经济发展之所急,通过回归到经济增长的基础性问题的解决,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繁荣,与此同时也促进自身的经济增长与繁荣。也因此,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周边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中国新近推出的种种务实性措施,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设、丝路基金,以及中国向东盟国家提供的优惠贷款等等,打破了发达国家的传统做法,一方面积极出资支持地区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却不附加任何政治条款,使得互联互通倡议成为得民心之举。
目前中国正在积极推动的互联互通建设体现了新一代大国对地区发展的责任意识,今后中国将继续成为地区经济增长与繁荣的积极贡献者和建设者,并将大国情怀始终伴随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