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成绩斐然,2016年,伴随经济工作“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逐步落实,国际产能合作对于“去产能”的贡献将更为显著。此前,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即表示,自2016年起,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将进入提速增效的新阶段。3日,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再度表示,国际产能合作使我国化解过剩产能多一条路径。
国际产能合作所基于的核心考量是,第一,中国确实有富余的优势产能,当前国内过剩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产能,也是符合标准和规范、比较先进的产能;第二,就世界经济进程而言,发达国家基础设施需要更新、完善,发展中国家正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均需要大量产能,特别是制造业产能。此为一拍即合的合作。
2015年,我国加强双边、多边合作,积极开辟第三方市场,已经与17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备忘录或协议,与20余个国家签订了“一带一路”备忘录或政府间协议,与东盟、欧盟、非盟、拉共体等进行多边合作,与多家跨国公司达成共同开辟第三方市场的共识。同时我国倡导强化国际产能合作领域的资金支持,亚投行成立、丝路基金建立、双边和多边合作基金创设,旨在为产能“走出去”拓宽路径。目前,我国在铁路建设、核电合作、钢铁和水泥等产能输出方面正在快速推进,合作成果一方面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另一方面释缓了国内产能过剩的压力。
“自2016年起,我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将进入提速增效的新阶段。”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曾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企业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工作会议”上如是表示。2月3日,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今年要将产业链、产业带统筹进行考虑,同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以此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使合作双方受益,使我国化解过剩产能多一条路径。
从今年“去产能”会先行启动的钢铁行业来看,它也是《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的重点行业。其余重点行业包括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市场预期,随着支持政策愈加全面,“走出去”将成为一些“去产能”行业“变剩为宝”的首选路径,在2016年――“去产能”的攻关之年,应充分释放国际产能合作助推我国结构性改革的效应。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刑厚媛表示,当前我国达成的产能合作协议,投资已经超过千亿美元,新的一年,国际产能合作的规模和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据悉,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制定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三年行动计划”,这份计划预计,到2018年我国对外产业投资将从2015年的1200亿美元增加到2018年的1600亿美元。徐绍史谈到,国际产能合作投资是我国投资的重点领域,要实现由投资增量带动结构调整的效果。
业内观点认为,投资扩围加之“一带一路”倡议深入落实,2016年产能“走出去”与过剩产能化解的相得益彰效应会更为突出。